威尼斯人安卓版下载
农历十二月为何又称“腊月”?
发布日期:2025-02-03 08:38    点击次数:65

人们在描写冬季时,常常会用到一个词,叫“寒冬腊月”。寒冬指的是农历十一月(又称冬月,意即入冬了),腊月指的是农历十二月。

那么,民间为什么会将农历的十二月称为“腊月”(或蜡月)呢?

要想了解“腊月”,我们先得搞懂“腊”的含义,所谓“腊”,指的是古代每逢农历十二月所要举行的一种仪式——合祭众神,“合祭众神”叫做腊。

古人都是因时而动,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,进入农历十二月了,就会从事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。

这点,许多典籍都有详述——

《玉烛宝典》:“腊,一岁之大祭。”

《独断》:“腊者,岁终大祭。”

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孔子所以预于腊宾,一岁之中盛于此节。 ”

汉应劭《风俗通义》谓“夏曰嘉平,殷曰清祀,周用大蜡,汉改为腊。腊者,猎也,言田猎取禽兽,以祭祀其先祖也。”或曰:“腊者,接也,新故交接,故大祭以报功也。”

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,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,反正十二都是要搞祭祀活动的,都是与“腊”有关的,所以十二月又有了“腊月”之名。

将十二月称为腊月,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承的。

早在周代时,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,年底都要举行一次“岁终之祭”,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,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“腊”。

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,传统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,拜神敬祖,以祈福求寿,避灾迎祥。这种祭奠仪式称为“猎祭”。

因“腊”与“猎”通假,“猎祭”遂写成了“腊祭”,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。
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下令制定历法,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“腊月”,十二月初八日叫“腊日”。

人们之所以选择十二月进行腊祭,因为腊月是年终岁首,冬季田事告竣,农事基本完成,农耕为主的先人们,有了大把的休闲时光。

农事上是“闲”了,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,他们便利用这段时间外出狩猎。一以猎物敬神,祈福求寿,避灾迎祥;二可多弄些食物,以弥补粮食的不足。

直到现在,一进入腊月,各地沿续下来的传统民俗仍然很多。

比如,进入农历十二月,许多地有有腌晒腊肉的习惯;比如十二月初八,家家会熬“腊八粥”,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将“腊八粥”甩洒在门、篱笆、柴垛等上面,以祭祀五谷之神;比如十二月二十三过“小年”,许多地区都会举行祭“灶神”的仪式,等等。

其实,这些做法,都是沿袭了古代“腊祭”的某些习俗。

(图片来自网络)



上一篇:珠帘玉幕豆瓣开分6.3,在古偶里不算低,后续口碑还会发酵?
下一篇:030911 壬戌 戊申 庚寅 丙戌:时透丙火,支拱寅戌以丙火为用。